第679章 韓家
關老夫人又交代辰嬤嬤:「等秦二爺回家時,你記得提醒我大孫子宴請秦二爺一頓。咱們沒等他這個二哥歸家就定下親事,總是有些禮數不周。」
老孫子好不容易動一回心思,她怕一旦拖久了,孫子的心思會沒了,不等秦二出山回家就火急火燎的定了親。
「是,老奴一定記著。」辰嬤嬤恭敬應是,忽聽到輕輕的叩門聲,循聲望去,見一名灰衣下人立在台階下,正捧著一封信。
辰嬤嬤:「呈上來。」
「是。」下人聽令,上台階,到了門口處,把信遞給辰嬤嬤。
辰嬤嬤看一眼信封,把信遞給關老夫人:「老夫人過目。」
關老夫人接過,打開信一看,沒有任何意外,隻交代著:「去通知農哥兒吧,讓他把消息放出去,好讓秦家過個好年。」
「是。」辰嬤嬤把信拿去給下人,讓下人送去司吏坊給關書吏。
關書吏看後,心下一松,繼續辦公,到點才下值。
翌日,韓大掌櫃得風寒,高熱去世的消息就傳遍泰豐鎮。
「聽說沒,韓大掌櫃死了!」
「韓大掌櫃是誰?咋死的?」
「韓大掌櫃你都不知道?就是主管附近幾縣香燭生意的大掌櫃,前段時間還來咱們鎮上耍過威風,結果這就沒了!」
「原來是他啊……他還罵我來著,說我攤子擋路,讓我暫停做買賣,把攤子往裡頭搬,讓他的車駕過去,不然就要去告我,讓我再也擺不了攤!」
「有啥稀奇的,這裡的攤販誰沒被他罵過?」
新大街的攤販們都在說著韓大掌櫃病逝的事兒,秦家自然也就知道了。
晚飯時,秦爺爺秦奶奶還唏噓了一番:「都快過年了,竟然沒了。」
好歹等過完年後再沒啊。
秦小米:「生死有命,由不得人。」
且韓大掌櫃死得不冤,誰讓他用親戚家的貴妃娘娘的名號來壓人?
一下子,得罪皇帝、貴妃、親戚章家、現主子宋家,就這,要是還能讓他活到過年,那就是這四方無能。
「爺爺奶奶快吃面吧,不然面就坨了。」秦小米道。
「誒。」秦爺爺秦奶奶應著,吃著鮮美的羊湯麵,很快就揭過韓大掌櫃的事兒。
而不過兩日,韓大掌櫃的權力就被手下的幾個掌櫃瓜分,他們帶著厚禮去拜訪薛行管事。
「薛大管事,我們是慕名來求購新紅燭,還請薛大管事看在以往的交情上,多少給我們勻一些貨。」寶福縣香燭鋪的甘掌櫃道。
甘掌櫃以及附近縣城的香燭鋪掌櫃們都是宋家的奴才,宋家是把持了附近幾縣的香燭鋪生意。
而章家多是經營書鋪,且鋪子一般開在各州首府,或是京城、江南等富饒之地。
邊陲府縣,也就宋韓這些低一等的世家在經營。
掌櫃們又代替主家說了一些道歉的話。
不過沒提韓大掌櫃。
快過年了,提個死人,多晦氣。
薛行笑道:「諸位掌櫃,我們東家回首府前,特地交代了,說一定要留一批新紅燭給寶福縣與臨山縣的香燭鋪,要是這二縣的香燭鋪不要,等年後再把預留的新紅燭銷往外地……」
「哪能不要。」甘掌櫃急忙拱手,道:「薛東家仁善,吾等多謝薛東家。」
茂華縣香燭鋪掌櫃一聽就急了,眼巴巴看著薛行:「薛大管事,我茂華縣的香燭鋪也等著販新紅燭回去賣呢。」
這兩個月,他們茂華縣的窮酸鬼劉貨郎,硬是靠著販賣新紅燭,賺出一個小鋪面。
如今人也是有正經鋪子的掌櫃了,不用再當貨郎了,把不少人給眼紅死了!
薛管事面露為難:「秦家因著細作大案,耽誤了一個月的活計,如今新紅燭實在是沒有存貨……」
「這樣吧,我把我們東家留的那批新紅燭給你們,你們三位自己看著分。」
很公平,可寶福縣跟臨山縣的掌櫃都不大高興,齊齊瞪向茂華縣香燭鋪掌櫃。
茂華縣香燭鋪掌櫃不搭理他們,起身道謝:「多謝薛大管事。那咱們這就去看貨?」
狗東西!
甘掌櫃他們暗罵。
「成,三位掌櫃請跟我來。」薛管事起身,帶他們去薛家大庫房,給他們清點新紅燭。
「一兩一對的新紅燭,福祿壽喜財全六種字樣,每種字樣三千對,每對價格是四十四文錢,但你們給百姓的售價不得高於五十五文錢一對。」
「這個價格行,一對新紅燭還有十一文錢的賺頭呢,多謝薛大管事。」甘掌櫃他們呵呵笑著,心裡快罵飛了。
狗東西,你們給劉貨郎才四十文錢一對,比我們便宜了整整四文錢一對啊!
然而,他們這次來,拿貨是此次,主要是修復與薛秦兩家的關係。
而隻要能拿到貨,這關係就算修補上了。
因此,三位掌櫃笑呵呵的簽契約、給錢、拉貨、走人。
薛管事把情況告知秦家人,說:「關係算是修補了,如無意外,不會再冒出個韓大掌櫃來尋新紅燭的麻煩。」
「那就好,多謝薛管事。」秦小米道謝。
薛管事笑:「謝啥,這是我的分內事。」
秦小米:「要謝的,過幾天,可能還要勞煩薛管事幫忙安排女工們住宿的事兒。」
「天色越發沉了,要是下雪,女工沒法冒雪回家,所以我想再租一排屋子,給女工留宿用。」
薛管事道:「哪裡用得著租?這生意薛家也有份,薛家理應騰屋子幫忙。」
秦小米搖頭:「不,還是用租的吧,屆時能走公賬,讓朝廷報銷,薛家隻需負責保護住宿女工的安全即可。」
啊?
原來你打的是薅朝廷羊毛的主意?
「那成,我聽秦小東家的,這就去安排。」薛管事離開秦家後,去安排人手,收拾出十間有火竈床的大屋子,又準備好厚棉被,起居等物品。
而進入冬月中旬後,天空越發沉了,天像是要壓到人頭頂上似的。
秦爺爺見到這樣的天色,加快了備過冬物資的速度,幾乎天天都在收購木柴、米面糧油蛋等物。
鐺鐺鐺!
「縣城韓家送貨,鄉親們讓個道!」周老村長喊著,給韓拾富的車隊領路,為秦家送二十車米面鹽糖油來。
韓拾富是韓師爺的從兄,同一個曾祖父,而韓拾富還是韓家的族長,因著是本地大族,地多,家裡就經營起糧鋪來。
他這樣的身份,本不用親自來送貨,可他有個幺女,正當年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