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裡長街都是自發默哀的民眾,不同於上一次的紀念活動,這次沒有大小字報,有的隻是無盡的哀思。
周明他們也臂帶黑章站在人群中,原以為有一些激進分子,沒想到根本沒有出現,此時,政治鬥爭也很激烈,卻沒有傳入民間。
兩個月後,天安門廣場開始動工修建紀念堂,雖然十一月已經很冷了,可領導人奠基的那第一鍬土,還是重重地砸了下去,工程進展神速,六個月便完工了。
七七年八月二十號,偉人的水晶棺正式進入紀念堂!
隻後不到兩個月,一個偉大的決定也誕生了,一個關乎民生,關乎青年,關乎國家的大事,那就是恢復高考!
這盞燈點亮了多少青年的心啊,那些遠離父母的知青們奔走相告,可他們又有多少人能通過高考來改變命運呢?當年上學根本沒學到多少。
一九七七年的高考在秋季,考試那天雪花飛揚,十一月的燕京已經很冷了,可再寒冷的風,也吹不透那滾熱的心。
自從發布了公告,周家便熱鬧非凡,不光香香回來了,侯小美也抱著書本天天報到,她準備了這麼久,就等著開考了。
孫紅扔下了嗷嗷待哺的小閨女,也直奔了周家,因為這裡有最好的老師。
「雪姨,這道題我怎麼都不明白,您再給我講講唄。」
「雪姨,這個……」
「雪姨,那個……」
明雪被他們圍住了,張靈咬著嘴唇,氣哼哼的看著,這是她的老師,竟然被人霸佔了。
她也很想參加高考,反正高二都上完了,可老師就是不準,一定要她再複習一年,聽哥哥說,明年春天還有一次考試,大家一緻決定,讓她晚半年再考。
「小靈兒,你的數理沒問題,可語文和化學還是弱項,要想進入最頂尖的大學,就不能有瘸腿。」
所以,這場熱鬧張靈隻能旁觀。
「哎,閨女呢?你怎麼不抱過來?」
孫紅生了個女兒,長的像個粉糰子,不光孫家,就連林眉和王芳都稀罕的不行,粉糰子不愛哭,沒事就咯咯樂,齊華看的跟眼珠兒一般,天天抱著在大院炫耀,
當年錢晨都沒這待遇,誰見了不說一聲錢錢兒可愛,沒錯,人家大名叫孫錢,錢來也沒意見,要不是太麻煩,他都想姓王了。
「我倒是想呢,她媽跑的比兔子還快,我這不是緊著追過來嗎?哎呦,以前也沒見她多上心,可這消息一出來,她就說要給爹爭氣,拼了命的複習,畢竟這是幾個老頭子決定的,頂著不小的壓力呢。」
原來,高考的決策也有孫首長的功勞。
孫家大哥、二哥都是老大學生,隻有孫紅年紀小,趕上了停課鬧革命,沒有上過大學。
眼看著考試越來越近,孫紅索性住在了周家,好在錢錢兒已經吃上了牛奶,有媽沒媽都一樣,外婆一手包辦了。
周家小院天天都是讀書聲,就連爬牆頭的張家夫妻都羨慕不已,他家一個大的下鄉去了,自認為基礎太差,一個小的還在上初中。
「人家這是啥家庭啊,保姆都要考大學了,我去,香香剛來時,瘦的跟鬼似的,誰也甭想占她的便宜,你看看現在,大大方方的,前兒還給咱小軍吃油餅呢,」
「人家現在是國營正式工,工資可高了,吃個油餅算啥?」
「她是不是變笨了,都是正式工了,還要考大學,那工作不是丟了?」
香香無語,人都是背後說閑話,這都議論到她臉上了,最後實在忍不住了,
「張大哥,我們單位說了,隻要畢業了還回單位,上學期間發工資。」
啊,還有這好事?兩口子一點不覺得尷尬,羨慕更是上了一層。
可不論是明雪還是周明,都讓她不要同意,明雪是覺得,她不應該被這點工資束縛住了,而周明更是知道,這一屆的大學生有多寶貴,
雖然他們之前有工農兵大學生,可那些都是推薦去的,文化底子良莠不齊,在之後的十幾年裡備受歧視。
禮拜天,二舅兩口子跟著錢來,也來了周家小院,他們不是找明雪的,而是一臉嚴肅的看著周明。
「我們想自己開店,大明,你說能不能幹?」
周明看著神情激動的二舅,果斷的搖了搖頭,
「還有些早,所謂槍打出頭鳥,現在雖然也能幹,可找茬的肯定很多,還不如先打遊擊,等幹出經驗了,再正式開店。」
這些日子,擺攤的明顯增多,一些街區也有了早市之類自髮菜場,就連劉惠都回家嘟囔,他們店生意差了很多。
二舅還沒說話,二舅媽一拍大腿,直接叫好,她原本就不同意,畢竟門面是外甥的,他可是公家人,要是給他惹了禍,賣了他們兩口子都不夠賠,打遊擊好,除了累一點,可這心裡踏實。
「行,那就先擺個小攤吧,不過,二舅要挪個地,這豆腐坊挺能造的,做完就一地的湯,時間長了還有味,你那院子乾乾淨淨的,不能給禍害了。」
錢來還要勸,隻見二舅一擺手,
「這些日子我也看了,建國門往外走,不是還有村子嗎?離城也不算太遠,也有往外賃的,找個大一點的,就在院子裡搭棚安竈,以後就是開店,這個作坊也夠用。」
不愧是二舅,想的就是周全,雖然是親親的甥舅倆,也不能長期混在一起,畢竟還有妗子和外甥媳婦呢。
「行,既然您想好了,那趁著今天沒事,一起去看看吧,正好我有車。」
周明笑著說到,現在農村的院子還能買賣,如果有合適的,就幫二舅買下來,哪怕是慢慢還錢呢,以後都是拆遷戶,晚年絕對幸福。
他們出了衚衕口,果然外面停著一輛車,周明看了看車牌,眼眸一暗,再過兩年就能合法擁有車輛了,到時候就不用偷偷摸摸的。
王芳和孫紅沒有去,二舅坐在了副駕駛,跟周明滔滔不絕的訴說著設想,可周明聽來聽去都覺得,有點好高騖遠了,小生意想做大沒有錯,可基礎不好,也蓋不了高樓呀,倒是二舅媽的觀點更實在。